企业新闻

原张江水泥厂改造与新建同步推进,“八联筒”外壁完成斜切

日期:2025-04-03

经过一年多的改造、建设,位于张江科学城核心位置的原张江水泥厂已焕然一新,随着一建集团总承包的张江之尚项目保留改造与新建部分的有序推进,一座集艺术、文化与科创融合的产业园区正悄然崛起。

“张江之尚”项目位于张江路1406弄1号,前身是张江水泥厂(又称浦东水泥厂),地处张江副中心核心位置,与“科学之门”双子塔等遥相呼应,总建筑面积约44万平方米。由国内外12位设计大师联手打造,总计28栋建筑,包含19栋花园独栋研发建筑、3栋研发办公建筑、6栋文化商业建筑(其中3栋为新建建筑、3栋为对万米仓、水泥筒仓、窑尾塔等工业遗产的保留改造),通过盘活存量工业用地,打造世界级产城融合新典范。

水泥筒仓“斜切”设计雏形初现

“八联筒”原为张江水泥厂的水泥成品库,在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创意构思下,“斜切一刀”的巧妙设计,用不规则的形态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建成后将成为文化演艺空间,用来举办展览、活动等,营造体验式场景,成为园区未来的注意力核心。“八联筒”规模宏大,长度41.6m,宽度20.8m,筒体高达30m,老墙筒体外直径10.4m,筒壁厚度200mm,以4×2的方式并联。筒内二层楼板(500mm厚)标高5.2m,筒内水泥硬块垃圾深度约7m,垃圾总量约为4300方左右。项目团队在“八联筒”内搭设满堂脚手架,自上而下逐层对“八联筒”进行斜切工作,将筒壁切割成1.5m(弧长)×2m(高)×0.2m(壁厚)的块体,通过汽车吊逐块吊运。

为达到设计效果,项目团队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建造技术,有效解决斜切精度控制和筒内壁附着物及筒内垃圾清理等难题。基于曲面的三维放线:项目团队通过三个空间圆心坐标确定斜面角度56.77°,平面等分投影,多段线数值趋近双曲弧线,形成最终斜切标高,实现了对单曲面筒壁的精准斜切定位。斜切方案可视化展示:成功运用BIM技术,生成与现场实体满足真实三维投影关系的数字孪生模型,通过在现场穿戴MR智能眼镜,实现“八联筒”筒壁斜切边界的全息3D化展示,为项目参建方提供直观的观看方式和交互能力,实现了复杂建筑方案的可视化。多款智能装备投入筒内清理:“八联筒”筒内大体量垃圾较多,筒壁内圈松散水泥块附着物较多等,都容易引发斜切中的安全问题。因此,在清理筒壁内圈松散水泥块附着物时,项目团队引入“蜘蛛人”方式操作撬棍清除水泥块,遇到中度固结水泥硬块时逐层小心凿除,防止湿法切割时对筒壁结构造成破坏;过程中,操作工人通过穿戴有源电驱型外骨骼机器人有效减轻劳动强度,同时配戴智能安全帽,帮助项目团队通过实时传回的筒壁清理画面,清晰了解工人作业情况。在清理大量筒内垃圾时,项目团队引入无人挖机,通过远程操控,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有效减少了人员在危险环境中的工作时间,降低人员受伤风险,也降低了用工成本。

历经38天,“八联筒”的筒壁斜切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后续将着手筒内二层楼板的切割,并将运用复杂异形清水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于今年5月中旬起逐步回筑内衬清水墙、旋转清水楼梯、清水阳台等筒内内衬结构。

新建结构全面出±0.000


随着“八联筒”筒壁于近日完成斜切、万米仓改造完成第一榀钢桁架地面拼装工作等,该项目新建结构部分也在4月2日实现了C区地下室结构出±0.000,标志着该项目全面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该项目基坑分为A、B、C三区,A区于2024年8月29日出零,B区于2024年10月30日出零。本次完成地下室结构施工的C区,普遍挖深10.35米,地下2层,施工中对第二层土方按照分块抽条开挖形式,先行开挖中部,之后开挖窑尾、烟囱周边土方,确保东西向短撑形成,最后开挖万米仓北区土方。C区第三层土根据后浇带位置开挖至底板垫层底标高,分主楼区域及地库区域,每个区域完成挖土后及时施工砼垫层。截至目前,13栋花园独栋研发建筑、2栋研发办公建筑、1栋新建建筑已实现结构封顶。


在项目团队的努力下,“张江之尚”项目荣获浦东新区2024年度区级文明工地。接下来,项目将陆续开展“十联筒”的新建工作以及窑尾、烟囱等改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