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具象空间,国内首个横跨三域房建项目正式竣工!

日期:2025-05-29

沪、苏、浙两省一市的分界线在太浦河上汇于一点,这便是“长三角原点”。 如今,“一点”之上,一座四合院形制的建筑把三地“缝合”了起来。这座建筑就是由一建集团总承包建设的、国内首个横跨三域的标志性房建项目——方厅水院,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已于近日通过综合竣工验收,即将投入使用。

方厅水院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4万平方米,由5馆3桥组成,即在“四合院”四角分别设置沪、苏、浙、皖4座主题馆作为各地主题展示空间,主会馆设置在浙江馆和安徽馆中间,均建在浙江嘉善,上海馆建在上海青浦,江苏馆建在江苏吴江,场馆间通过三座步行桥相连成一整体。方厅水院投入使用后,经由飞架于太浦河上的廊桥,可实现一刻钟穿行“沪苏浙皖”,长三角一体化在此得到具象化。

项目于2023年5月开工建设,2024年4月,太浦河以北两馆(江苏馆、上海馆)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同年7月底,三座跨域步行桥全面合龙;同年11月,太浦河以南三馆(主会馆、浙江馆、安徽馆)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标志着方厅水院“5馆3桥”顺利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四合院建筑形制完整呈现。

项目建筑主体均为钢框架结构,钢结构吊装工作量大。在太浦河以南主会馆、浙江馆、安徽馆的建设中,项目团队采用分区开挖、钢板桩支护替代放坡开挖,减少临时便道等措施,解决了一面临河、三面紧临农田的场地受限难题,并满足了农田保护要求;创新采用了梯次吊装施工技术,高效完成了用钢量远超4个省市场馆的主会馆8460吨钢结构施工。

3座步行桥采用箱型叠梁结构,节点密集、焊接变形控制难度大,且横跨繁忙的太浦河航道。项目团队借助0.5秒级全站仪、天宝测量机器人、莱卡GS18等多种高精度测量设备,成功解决三地坐标体系及高程系统不统一、精度不足的问题;运用大跨度异形钢结构施工技术,工厂预拼装主要节点,结合履带吊、浮吊和智能液压同步提升系统,高效完成吊装,用最少的封航时间,确保步行桥精准合龙。

主会馆二楼多功能厅有98盏融入江南水乡文化元素的荷花吊灯,灯光系统支持动态变色与精准调光,满足会议、演出、展览等多场景需求。项目团队采用UV打印机制作艺术灯膜,通过BIM建模对荷叶造型底模进行数控加工,实现了单元模块的快速拼装;将金属丝荷叶茎纹理与灯膜的发光需求巧妙结合,采用DMX灯光控制系统,完美展现了荷花吊灯的水乡韵味,满足了多场景应用需求。

方厅水院各场馆机电管线密集,项目团队采用BIM全流程协同管理,在对复杂节点进行深化设计的同时,通过整合建筑、结构、机电、精装等多专业模型,有效推进施工模拟、碰撞检测、进度优化及物料追踪,提升机电安装效率,辅助成本控制。

项目团队围绕“国内领先的近零碳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定位,通过优化预制方桩、塔吊基础施工方案、提升防水卷材技术、优化模板支撑及钢结构激光切割技术,累计实现减排超8000tCO2e;并积极对接集团能碳数智管理平台,实现减碳数据的实时获取。此外,建筑整体配置BIPV光伏组件4000.81kwp和河水源热泵等硬件设施,让这座“近零碳水乡客厅”真正实现“城水共生”。

未来,方厅水院将具备承办重大会议会晤、高端商务峰会、高端文化交流、艺术展览、时尚演艺等功能,集中展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和江南水乡文化,成为长三角三省一市交流的主要平台,也将成为长三角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展示窗口。